新时代文明实践|了解美工区域创设原则,深度对话材料
教师美术培训活动报道
发布时间:2020/6/14 14:40:54 作者:校管理员 浏览量:1775次
周五,石羊路的教师们进行了一场“艺术之旅”——参观南京ART儿童工厂。儿童工场基于教师的需要,从艺术教育理念、教育活动设计以及环境创设等多方面,从观念与实践入手,开拓教师的艺术教育思维,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助力。在何老师的细致解说下,老师们在仔细聆听与观察中感受何是以儿童为视角的美工室环境打造,不同的区域又能够促进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以及不同区域的操作内容与不同材料。在对各个区域环境进行参观后,从中获得环境创设的灵感,受益匪浅。
1. 以幼儿兴趣为“初点”的区域分割
美工室依照幼儿最初的兴趣进行划分:颜料区、陶艺区、综合造型区、纸艺区、布料区等。在颜料区,幼儿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绘画,素描纸、PVC管、海报筒、树枝等材料遇到颜料就如同遇到了造型师。陶泥在幼儿的手上肆意的揉搓、按压、组合,“变身”不同的造型,孩子们收获满满的成就感。各个区域之间相互开放,便于幼儿去不同的区域拿取自己需要的材料,增加美术作品的多元性和层次感。
2. 以幼儿感受为基点的综合媒介创设
区域中的活动材料是开放的:这一方面得益于材料来源的开放性,既有较为专业的绘画、手工的工具,也有来自于各种渠道的素材:如自然物,废旧材料等,这都为儿童的创作提供了支持;另一方面,对于材料的使用是开放的,儿童可以自由取用来进行创意。活动中投入的材料不是为了让儿童去完成某些任务,或者模仿什么范例,更多的是根据儿童自己的思维去创造进行自己的探索和创造,创造性思维的养成是基于儿童解决问题时多种可能性的成全,工作坊活动材料的开放性为儿童发展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的支持。
3.以幼儿需求为要点的材料投放
(1)材料的投放
丰富的材料会使幼儿在创造时迸发出不同的灵感,材料是隐形的老师,提供给幼儿的材料需符合幼儿年龄的特点,便于幼儿操作。
(2)材料的摆放
桌面的设置上,材料摆放采用单侧或者中心放置的方式,这样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来说,能够方便地拿取。颜料在桌面中间排放了不同色系的颜料,呈现色彩的序列美,幼儿可自由选择喜欢的颜色进行创造,将各种色块拼接、叠加,组合成色彩绚丽的艺术作品。
(3)区域的标语
桌面上放置着各种材料制作的区域标语,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孩子们操作的好习惯。比如冰棒棍拼搭的“轻声细语”、圆木片展示的“物归原处”等,用各种材料、多种形式的艺术化表现,做透过艺术的教育。
(4) 以幼儿审美为重点的作品展示
作品的呈现方式是营造美工室氛围的关键,为幼儿创设相应的平台展示作品。幼儿进入美工室,看到自己的作品后,更易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使幼儿变成美工室“真正地主人”。
美工室是蕴含美感的艺术空间,美妙的营造方式可以让我们尽情发挥想象,感受审美的熏陶,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表达体验和情感,创造新奇的作品,感受活动的快乐。愿老师们在享受“艺术之旅”的同时,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所为!